“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總體規范(2017版)”發布
1. 穩評的適用范圍
1.1 重大決策
1.2 重大政策
1.3 重大改革
1.4 重大事項
1.5 重大投資項目
1.6 其它與民眾利益相關的事宜
2.穩評的總體原則
2.1 合法合規
2.2 獨立中立
2.3 信度效度
2.4 穩定和諧
3.穩評的責任義務
3.1 遵紀守法
3.2 操作規范
3.3 客觀公正
4.穩評開展的前提要求
4.1 符合穩評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專業要求
4.2 樹立責任意識,嚴肅對待穩評
4.3 穩評人員的理論訓練和技術養成
4.4 區域社會穩定形勢跟蹤與研判
4.5 遵守保密等職業道德
4.6 定期開展穩評的形勢分析
5.穩評項目洽談
5.1 提前制定標準文件樣本,包括:合同、委托書、委托方協作工作函等
5.2 解釋穩評工作的內容及意義
5.3 了解待評項目概況,確定委托方評估意圖
5.4 明確委托方的配合義務,要求其提供穩評需要的相關資料
5.5 根據條件,開展現場踏勘
5.6 經委托方協調,了解屬地管理部門的真實意見
6.穩評的準備計劃
6.1 查閱項目相關數據庫,開展項目預評估
6.2 針對具備評估條件的項目,簽訂合同及委托書
6.3 組建項目組,確定項目負責人,與委托方進行項目銜接
6.4 向委托方提供穩評方案,明確穩評的標準流程
6.5 組建項目專家組,制定專家項目合作方案
6.6 內部制定穩評工作計劃,明確項目分工
7.穩評的合規審查
7.1 開列項目文件清單,對項目進行文件審查
7.2 對項目法律關系進行梳理,明確權利義務關系
7.3 根據需要,開展前期調研工作
7.4 進行法律風險初步識別,根據需要形成法律意見書
8.社會穩定風險調查與風險識別
8.1 大數據預識別、輿情識別、現場實地識別等多措并舉
8.2 通過案例庫和大數據,羅列待評對象的同類風險
8.3 通過輿情分析,形成待評對象的動態“風險點清單”
8.4 社會穩定風險的現場實地調查,程序主要包括:問卷編寫、預調查、問卷修訂、正式調查、數據錄入、統計分析、異見者回訪等
8.5 根據直接利益相關群體確定社會調查對象,利益群體的界定標準包括:戶籍關系、法律關系、血緣關系、地緣關系等
8.6 可依據利益相關程度,劃分不同風險等級的溝通范圍
8.7 調查問卷的內容應中立、客觀,形式應易讀、易答
8.8 應向調查對象充分解釋,獲得認可,避免沖突
8.9 確保調查的信度和效度
9.社會穩定風險分析
9.1 根據風險識別結果,匯總社會穩定風險清單
9.2 “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相結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分析
9.3 “形式正義”和“實質正義”相結合,充分考慮相關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滿足其合法要求
9.4 社會風險分析標準應以合法、合理、可行、可控為基礎,科學評估包括:意愿度、支持度、容忍度、反對度、風險度等具體項,充分分析包括:應急力、公信力、公關力、防范力、承受力等細化項
9.5 風險定級意見應與屬地管理部門溝通,并對屬地管理部門的風險承受力進行分析
10.社會穩定風險定級
10.1 吸收待評對象所在領域的行業專家,開展社會穩定風險定級專家論證會
10.2 明確專家評審定級的責任與義務
10.3 明確專家評審定級的免責條款
10.4 通過主觀、客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風險定級
10.5 依據待評對象的風險整改情況和屬地管理部門的承受能力,結合直接利益相關群體的反對程度,進行風險的動態定級
11.高中危風險整改與動態評估
11.1 聽取管理部門的意見,制定風險降級方案,落實“評管結合”
11.2 風險整改措施應配套事中監管、事后績效考核等措施
12.穩評結項與項目跟蹤
12.1 進行結項匯報
12.2 根據主管部門意見,微調報告內容
12.3 結項
12.4 建議開展績效評估;根據風險監測情況,適時向主管部門匯報
(稿件來源:安保安防網)